道路救援是指汽车在道路上出现故障或事故无法正常行驶时,提供紧急维修和援助的服务。以下是一些附近道路救援的相关常识:
拖车服务:当车辆因故障无法行驶时,救援人员会将车辆拖至指定的修理单位、4S 店、加油站、充电桩或充气站等。
搭电服务:若车辆因电力不足而无法启动,救援人员可为其提供接电启动服务。
换胎服务: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爆胎,救援人员可帮助更换车胎,但需车主提供完好的备用车胎。
充气服务:当车辆轮胎缺气无法行驶时,可提供轮胎充气服务。
送水送油服务:车辆出现水箱缺水或燃油耗尽的情况,救援人员可提供送水或送油服务,不过燃油费用需由客户支付。
困境救援:若车辆陷入泥泞道路、轮胎卡井等困境,救援人员会帮助车辆脱离困境现场,但通常不包含吊车及后续拖车服务。
设置警示标志:车辆能够有限移动时,应当停靠到应急车道或路边;车辆不能移动时,应当在车辆后方 50 米至 150 米放置警示标牌。如果是在夜间、雨雪雾等恶劣天气,应将距离加大到 200 米。若车上没有三角牌警示牌,可找一些颜色鲜艳的物品如塑料桶、树枝等替代,但不可用石头。
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:车上人员需要全部下车,移动到安全区域,如道路护栏外、应急车道,绝不能在道路上聚集,避免出现二次事故。
避免陷入虚假救援陷阱:不要随意通过网络搜索的非正规渠道寻找救援,以防遭遇虚假信息诈骗。如果不慎遇到诈骗,应保留相关转账记录、聊天记录等关键信息,及时报警。
如果事故中有人员受伤,在自身情况允许的前提下,一定要帮助解救身边的人。车祸互救的原则是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,先打 120 呼救,在救护车赶到前,再对伤者进行现场急救。
重伤员优先救助:对呼吸、心跳骤停的伤员,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。对昏迷伤员应迅速解开衣领,采取侧卧位,以保证呼吸畅通,防止窒息。
脊柱、脊椎受伤者不能随便搬:脊柱受伤后,不要随便翻身、扭曲。应等待医生到现场救援。搬运伤者时,最好有 3 名以上救护人员,平起平放将伤员移至硬木板上,要有专人扶住伤者的头部,使其与身体轴线一致,防止摆动和扭转。
不要轻易给伤者喝水:对神志不清的重伤者,如果盲目地让他喝水,可能会把水喝进气管而窒息。让麻醉后的伤者喝水,可能会造成胃部残留的液体反流误入气管而窒息。
不同部位出血,止血方式不同:一般身体受伤出血,只要按压住伤口,简单包扎即可。如果局部出现大量搏动性出血,且血液色泽比较红,很可能是动脉血管破裂,除了采用加压的方法外,还要用到包扎止血。要是出现大片肌肉出血的严重状况,就要用到填塞的方法,应尽量找到干净的毛巾或衣物将伤处塞住并绑紧。
一般来说,道路救援都是要收费的,只是收取的方式略有差异。一些高端汽车品牌的售后、金融保险行业为高端会员客户提供免费配套的尊享服务。部分救援服务卡,只要交少量的钱,就可以在规定期限内享有免费的救援服务。对于非会员的零散车主,救援通常会按次收费,如拖车服务可能会根据拖车的距离收费,一般单次车辆拖带 50 公里不收费,超过 50 公里以上,按不超过 10 元 / 公里的标准现场收取费用。车辆困境特种救援,如陷入路井、路沟,或侧翻、倒翻等情况,将根据实际情况及救援的难易程度,与客户协商另行收取救援费用,费用额度在 500 元至 3000 元之间。
总之,了解附近道路救援的相关常识,能在遇到车辆故障或事故时,让车主更好地应对,保障自身安全和车辆顺利得到救援。同时,也有助于车主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。